伊朗的这场导弹战术真是出乎意料!在6月19日股票配资哪里有提供,特拉维夫的上空骤然降下了大规模的钢珠雨——那些本该用于攻击机场的集束弹药,如今却被用来轰击以色列的居民区。结果却闹出了天大的笑话:未爆发的弹药在街道上滚来滚去,其中一颗甚至卡在了一个垃圾桶里,连坚硬的水泥地面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。这种将反跑道弹药改装用于城市作战的做法,暴露出伊朗军工技术上的致命缺陷,同时也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看到了导弹技术之间的巨大差距。
在这次行动中,伊朗的导弹专家似乎确实动了些脑筋。原本设计用于破坏机场的反跑道集束弹头,可以在一枚母弹的引导下向跑道倾洒数百枚子弹药,形成如月球表面般密集的弹坑。这种破坏最为致命之处在于维修的困难——以色列的工程兵若要填补一个大坑,得费劲地撬开水泥、清理碎石、铺设钢板,至少需要干上几天。但当这种技术被搬到城市战场时,结果反而成了笑柄。一位建筑专家在现场调查时惊讶地发现在现代高楼中,承重柱的直径超过1.5米,且钢筋的含量占比高达23%。可以想象,几公斤的子弹药落下,硬生生把坚硬的钢板打成了花生米。而看看医院遭受轰炸后的照片:三楼的玻璃碎得不成样子,但承重墙上连一丝细微的裂缝都看不见。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反而因此捡了个便宜。面对大型导弹,铁穹系统需要竭尽全力去拦截,但对于小型的弹头却如同玩打地鼠般轻松。用70万美元的“大卫投石索”去拦截一枚30万美元的导弹显然是很不划算的,但是对于仅价值3万美元的集束弹药来说,击落它们无疑是极为划算的交易。有传言称德黑兰的导弹制造师傅无奈地叹气,认为这些弹药甚至连陀螺仪都装不起,发射出去无非是赌博——十颗中能击中一颗就算是幸运,结果炸到一个垃圾填埋场或者停车场真得靠运气。
若将目光转向中国的火箭军,其技术水平显然早已拉开了巨大的差距。当伊朗的工程师仍在拆解老旧导弹拼凑零件时,中国的东风快递早已打起了黑科技的组合拳:首先,弹头突防的方式就采用了“漂移”。东风-26弹头在大气层边缘以5马赫的速度进行蛇形机动,飞行千公里毫不费力。去年,在西北某靶场进行的试射中,其弹道轨迹在监控屏幕上画出了个M字形,美军的雷达三次锁定目标,三次目标倏然消失。
至于毁伤效果,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虽然都是针对加固目标进行攻击,火箭军专门配备的钻地弹头在西北戈壁进行的极限测试中,30吨当量的弹头连贯突破18米厚的混凝土和3米的复合装甲,其震撼力甚至可以倒塌地下三层模拟指挥所。这种穿透力要是放在中东战场上,绝对能够直接掀翻伊朗的地下导弹库。而导弹的制导精度更是精细得如同绣花针,采用相控阵雷达结合人工智能图像识别,能够轻松锁定海上移动的航母。在去年进行的一次实弹演习中,东风-21D从2000公里外打击了一艘浪高达三米的浮动靶,其落点偏差至多只有1.5米。相较之下,伊朗发射的导弹即使是瞄准固定的医院,偏差却将近200米,这样的技术差距简直肉眼可见。
在现代导弹战中,胜负的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。尽管伊朗投入了高达20亿美元用于轰炸之战,其造成的实际战果却远不及解放军发射一枚东风快递。这一切背后是工业体系全方位的碾压式优势——当中国的3D打印弹体能够耐受3000度的高温,超高音速风洞可以模拟出百万条弹道轨迹时,伊朗的工厂还在靠手工焊接金属弹壳;而当北斗卫星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来锁定目标时,伊朗导弹的陀螺仪却因为西方的禁运而受到限制。这种技术上的巨大发展差距,显然不是通过拆解老旧弹药所能够弥补的。
发布于:天津市